继承民族优良传统
弘扬中华中医国粹

细辛

温馨提示:本站内容供中医药从业者、学者、爱好者参考、借鉴、学习;若有疾病,请您到正规医院就诊。

本品为马兜铃科植物东北细辛细辛的全草。

性味与归经

辛,温。入心、肺、肝、肾经。

功效

发散风寒,祛风止痛,温肺化饮。

临床应用

  1. 用于感冒风寒、发热恶寒、头痛身痛、鼻塞等症。
    细辛主要能散寒止痛,常与羌活、荆芥、川芎等同用,治疗外感风寒头痛较剧的病症;对于外感风寒、阴寒里盛的病症,亦可应用,须配合麻黄、附子等同用。
  2. 用于头痛、齿痛、风湿痹痛。
    细辛止痛力强,对于头痛、齿痛都有较显着的疗效,头痛可配合羌活、白芷等同用,齿痛可配合白芷、石膏等同用。对于风湿痹痛,以属于寒湿者为宜,可与羌活、川乌、草乌等配合应用。
  3. 用于痰多咳嗽。
    细辛能温肺以化痰饮,所以主要用于治疗肺寒咳嗽、痰多质稀色白的病症,常与干姜、半夏等配伍应用。

本品又能通鼻窍,疗口疮。用于鼻渊,常配合白芷等应用;用于口舌生疮,可单用一味细辛,研末敷于脐部。

处方用名

北细辛、细辛(喜净,晒干,切碎用)、炙细辛(用蜂蜜拌炙,减少温散之性)

一般用量与用法

一钱至一钱五分,煎服。外用适量。

按语

细辛既能外散风寒,又能内祛阴寒,同时止痛、镇咳功效较佳。本品虽有较好的散寒作用,但发汗作用力较弱,一般解表方剂中不作主药,临床用于风寒表症主要有两个方面:或者外助麻黄以发汗解表,内助附子以扶阳温肾,治疗阳虚体质的外感风寒,形寒怯冷等症;或者取其兼有止咳、镇痛作用,用于风寒表症兼有头痛、身痛或咳嗽等症。此外,在镇咳方面,可配合干姜以温肺化痰,配五味子以开阖并施,配麻黄宣畅肺气;在止痛方面,可配合白芷治牙痛,配川芎治头痛,配乌头治痹痛,都是常用的配伍应用方法,可供参考。

方剂举例

  • 小青龙汤(《伤寒论》)麻黄、桂枝、细辛、芍药、五味子、干姜、半夏、甘草。治痰饮咳嗽气喘。
  • 麻黄附子细辛汤(《伤寒论》)麻黄、附子、细辛。治阳虚而兼外感,身发热,恶寒甚剧,虽厚衣重被其寒不减,神衰欲寐。

文献摘录

  • 《本经》:「主咳逆上气,头痛脑动,百节拘挛,风湿痹痛,死肌。」
  • 《本草衍义》:「治头面风痛,不可缺此。」
  • 《本草别说》:「若单用末,不可过一钱,多则气闷塞不通则死。」
赞(0) 打赏
欢迎转载中医药文章并保留本站(页面)链接!琅嬛福地仅供中医药从业者、学者、爱好者参考、借鉴、学习;若有疾病,请到正规医院就诊,中医讲究望闻问切辨证论治,请勿私自参考文章处方用药,违者后果自费:琅嬛福地 » 细辛

相关推荐

  • 暂无文章

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

非常感谢你的打赏,我们将继续给力更多优质内容,让我们一起创建更加美好的网络世界!

支付宝扫一扫打赏

微信扫一扫打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