继承民族优良传统
弘扬中华中医国粹

咽喉痛

温馨提示:本站内容供中医药从业者、学者、爱好者参考、借鉴、学习;若有疾病,请您到正规医院就诊。

文章目录[隐藏]

咽喉痛,或称喉咙痛咽嗌痛,是指咽喉部位的疼痛而言。

白喉”、“喉疳”等引起的咽喉疼痛常与咽肿有关,另立专条,不属本症讨论范围。

常见证候

  • 风寒咽痛:咽部多为微痛或刺痛,粘膜暗红而肿。常伴有鼻塞,喷嚏,清涕,咳嗽痰稀,头痛身痛,发热无汗,舌苔薄白,脉浮紧。
  • 风热咽痛:咽部多为刺痛,吞咽时明显,纳食尤甚。咽粘膜愀红,肿胀。常伴有发热,恶风,汗出,头痛。舌质红,苔薄黄,脉浮数。
  • 湿热咽痛:咽剧痛或刺痛,粘膜红肿,且生小泡,破后成溃疡。多伴有发热,咳嗽,吐黄痰,胸膈不利。舌质红,苔黄腻,脉数。
  • 郁火咽痛:咽喉刺痛,发病迅速,来势凶猛,伴吞咽困难,滴水难咽,呼吸急促,咽喉粘膜掀红,会厌水肿。舌质红,少苔或薄黄苔,脉洪大而数。
  • 阴虚咽痛:咽喉干痛,口干欲饮,咽中似有痰阻,不易咯出,午后痛剧,粘膜暗红。伴见午后潮热,或手足心热,盗汗,大便干,小便黄。舌质红,少苔,脉细数。气阴两虚咽痛:咽干疼痛,多为隐痛,劳累加重,气短乏力,潮热,便干。舌淡苔薄,脉细无力。

鉴别分析

风寒咽痛与风热咽痛

风寒咽痛系因风寒外袭,咽喉为肺胃之门户,首当其冲,肺失宣和,邪结咽喉,故咽喉疼痛。其与风热咽痛皆属表证,但不同之处是风热者咽痛重。且属风寒者,见有发热,恶寒,无汗等症,属风热者,见有发热,恶风,汗出等症。前者治疗以疏风散寒,方选六味总方;后者宜用银翘散疏风清热。

湿热咽痛与郁火咽痛

湿热咽痛系因脾胃失运,湿热内蕴中焦,又受外邪,湿与邪互结,阻塞咽喉,发为咽痛,疼痛剧烈,咽部生小泡,破后可形成溃疡。当以清热解毒利湿之法,方选甘露饮加大青叶。郁火咽痛,属“喉痹”之急症,其特点是会厌水肿,吞咽非常困难,有时呼吸急促,发憋。因郁火结于咽喉,气机不利,其治疗原则一是降火,一是散结,拟用经验方丹栀宣痹汤(即宣痹汤加丹皮、栀子)治之。

阴虚咽痛与气阴两虚咽痛

阴虚咽痛系阴虚津伤,虚火上炎,蒸灼咽喉所致。其特点是咽部干痛,口干欲饮。本证的原因一-是肺阴虚,一是肺肾阴虚。属肺阴虚者,常兼干咳,可与养阴清肺汤治之,属肺肾阴虚者,多系素体阴虚,或房室过度,相火上炎,可见腰膝疫软,耳鸣目花,虚烦失眠等症,治当滋补肺肾,清虚热,知柏地黄丸治之。气阴两虛咽痛除具有阴虚的症状外,又有气虚的见证,如疲劳后咽痛重,言语低微,全身乏力等。治当益气养阴,可用百合固金汤加益气药治之。

总结定论

咽喉痛症,不外风、火、痰、虚四个方面。风、火、痰多实证,其特点是咽喉疼痛重,吞咽困难,呼吸急促,咽喉发堵,粘膜掀红, 肿胀。虚证咽痛的特点是咽喉微痛而干,多兼有乏力,低热等虚证表现。

赞(0) 打赏
欢迎转载中医药文章并保留本站(页面)链接!琅嬛福地仅供中医药从业者、学者、爱好者参考、借鉴、学习;若有疾病,请到正规医院就诊,中医讲究望闻问切辨证论治,请勿私自参考文章处方用药,违者后果自费:琅嬛福地 » 咽喉痛

相关推荐

  • 暂无文章

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

非常感谢你的打赏,我们将继续给力更多优质内容,让我们一起创建更加美好的网络世界!

支付宝扫一扫打赏

微信扫一扫打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