脏腑病证常用方药






《脏腑病证常用方药》是“自学中医之路丛书”里特别“解渴”的一本——前面几本教你望闻问切、辨证分型,这本直接上“干货”:病定性了、定位了,到底该用啥方、啥药?作者不绕弯子,专挑临床上最常用、最管用的方子,按心、肝、脾、肺、肾等脏腑来组织,一个病一个方,配上真实案例,讲得明明白白,特别适合刚学会辨证、但开方还拿不准的自学者。

这本书最大的特色,就是“接地气”。它不堆砌一百个方子让你眼花缭乱,而是精选每个脏腑最典型的几个经典方,告诉你:谁适合用、谁不能用、怎么加减、用起来啥反应。全是实战经验,没有空话。

比如讲到“肝气郁结”导致的两胁胀痛、情绪低落、月经不调,书里直接上逍遥散。但不是光列药名,而是讲了一个真实案例:一位30多岁的女性,长期工作压力大,总是闷闷不乐,一不开心就两肋发胀,还动不动发火,月经前乳房胀得厉害。舌苔薄白,脉弦。作者分析这是典型的“肝郁脾虚”,立马用逍遥散加香附、郁金疏肝,再加点茯苓、白术健脾。吃了两周,情绪稳了,胀痛也轻了。这下你才真明白:原来逍遥散不是万能“情绪药”,而是专门对付“肝脾不和”这种特定模式的。

再比如“脾虚湿盛”的人,老是胃口差、饭后腹胀、大便稀溏、浑身困重。书里推荐参苓白术散,但也不是照搬原方。作者讲了一个中年男性的例子:他长期吃外卖,脾胃被伤,舌苔又白又厚腻。在基础方上加了砂仁、陈皮增强化湿行气的效果,还提醒:服药期间千万别吃生冷油腻,不然药再好也白搭。调理一个月,人不困了,大便也成形了。这说明方子要用对,还得配合生活调养。

还有“肾阳不足”的老人,怕冷、腰膝酸软、夜尿多,书里用金匮肾气丸,但强调:这药不是所有腰痛都管用,必须是“阳虚有寒”的才合适。一个患者自己乱买来吃,结果口干上火——因为他其实是阴虚火旺,用反了!书里特别提醒:补肾不是人人都能补的,搞不清虚实寒热,补药也能变“毒药”。

这本书还贴心地把每个方子的“适用信号”总结成小口诀,比如“舌淡胖有齿痕+便溏+乏力=脾虚可用四君子汤”,让你一看就记住。

总之,《脏腑病证常用方药》就像一本“中医开方速查手册+避坑指南”。它不追求学术高深,而是帮你把前面学的辨证知识落地——从“我看懂了病”到“我会治了”。对自学者来说,这本才是真正能“上手用”的宝贝,看完你会觉得:原来开方没那么玄,只要路子对,经典方子真能解决问题。

电子书下载

自学中医之路丛书08《脏腑病证常用方药》.pdf