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静安50年临证精要






《王静安50年临证精要》是“巴蜀名医遗珍系列丛书”里一本特别实在、特别有“人味儿”的书。作者王静安是四川有名的中医老前辈,一辈子扎根临床,从不搞空理论,专治各种常见病、难缠病,尤其擅长儿科和内科杂病。这本书是他行医50年攒下来的心得精华,不是那种冷冰冰的教科书,而是像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医生坐在你对面,一句一句掏心窝子地讲:这病他见过多少回,人啥样,怎么想的,用啥方,为啥这么用,吃了啥反应。

书里没有花里胡哨的包装,全是干货。结构也简单:先讲他几个核心的治病思路,比如“小儿贵在护脾胃”“久病必虚,虚中夹实”“治咳不光治肺,还得看肝脾”等等,然后就是一大波真实案例,一个一个摆出来,有大人有小孩,有急症有慢病,看得人直点头。

比如书里有个“小儿久咳不愈”的案例,特别典型。孩子五岁,咳嗽快三个月了,白天轻晚上重,一激动或冷空气就咳得厉害,痰不多,但睡不安稳,爱吃零食,大便偏干。家长带去看了好几轮,抗生素、止咳药都用过,就是断不了根。王老一看,舌红苔少,指纹淡紫,不说是“肺热”或“支气管炎”,反而说是“肺脾阴虚,痰湿内伏”。他没开清热药,也没猛镇咳,而是用了养阴润肺、健脾化痰的思路,方子是沙参麦冬汤加点二陈汤的意思,还特意加了点炒谷芽、炒麦芽帮消化。结果才吃一周,咳嗽就明显少了,睡得也踏实了。王老说:“小孩咳老不好,别光盯着气管,十有八九是脾胃弱了,生了‘痰根’,加上阴虚有热,一碰就咳。你把脾胃调好了,阴补上了,痰自己就化了。”

再比如一个中年女人,反复头痛十几年,一累、一紧张就太阳穴胀痛,还头晕、心慌、失眠。西医查了说是“神经性头痛”“血管紧张”,吃止痛药当时管用,过后还犯。王老问完情况,看她脸色发白、月经量少、舌淡、脉细弱,直接说这是“肝血不足,清阳不升”。他开了个加味四物汤,重点补血养肝,加点蔓荆子、葛根往上提气。病人吃了二十来剂,头痛发作次数少了,强度也轻了,连带着睡眠和精神都好了。王老点评说:“头再痛,也不能光镇压,得看看‘血够不够’,‘气提不提得上来’。血虚的人,脑子没得养,当然疼。”

还有个老人便秘多年,靠开塞露过日子,肚子胀,吃不下。别人可能猛用大黄、芒硝,王老却说“脾虚气陷,肠不动”,用了补中益气汤加肉苁蓉、火麻仁,一边补气升提,一边润肠通便。几剂下去,肠子自己动了,排便顺畅了,人也有力气了。

这本书最打动人的地方,就是它不炫技、不玄乎,讲的都是“理”和“情”——中医的道理,和对病人处境的理解。王老看病,特别注重人的整体状态,尤其是小孩和老人,用药偏温和,讲究“扶正祛邪”,先护住脾胃元气,再慢慢攻病。

说白了,《王静安50年临证精要》就是一本“老中医的良心笔记”。它不追求高大上,就告诉你:中医怎么看病,怎么想,怎么用药才稳妥、才有效。读它,就像跟一位慈祥又靠谱的老大夫聊天,听得懂、学得会、用得上。家里有个爱琢磨养生或常跑医院的人,这本书真能帮上忙。

电子书下载

巴蜀名医遗珍系列丛书《王静安50年临证精要》.pdf