继承民族优良传统
弘扬中华中医国粹

咽干

温馨提示:本站内容供中医药从业者、学者、爱好者参考、借鉴、学习;若有疾病,请您到正规医院就诊。

文章目录[隐藏]

咽干,是指咽喉部干燥而言。本症首见于《黄帝内经素问》,如“嗌干”、“喉咽干燥”、“嗌燥”等。

常见证候

  • 风热袭肺咽干:咽喉干燥,有灼热感,或觉痛痒,口渴欲饮。或与外感风热症状并见,如发热、恶风、头痛、鼻塞、咽部粘膜红肿等症。舌质红,苔薄白或薄黄,脉浮数。
  • 燥热伤肺咽干:咽干鼻燥,干咳无痰,或痰少而粘,不易咯出,常伴有胸痛,发热头痛,周身疫楚不适。咽部粘膜红而干燥。舌质红,苔薄白,脉浮细而数。
  • 脾胃热盛咽干:咽干口燥,烦渴欲饮,口中有臭味,胃脘灼热疼痛,泛酸嘈杂,便干溲赤,咽部粘膜红,舌质红,苔黄,脉滑数。
  • 肝胆郁热咽干:咽干、口苦、目眩,胸胁满闷,不欲饮,心烦喜呕,寒热往来。咽粘膜红,舌苔薄黄,质红,脉弦细。
  • 肺阴虚咽干:咽干喉痒,干咳无痰,或痰少而粘,声音嘶哑,或鼻干少涕。咽部粘膜红,舌质红苔薄,脉细。
  • 肾阴虚咽干:口咽及舌根发干,耳鸣耳聋,头晕目眩,腰膝疫软,遗精失眠。舌质红,脉细数。

鉴别分析

风热袭肺咽干与燥热伤肺咽干

二者皆属于热,以致肺气不得宣降。但其病因病理不同,风热袭肺咽干,因风热之邪、或风寒郁久化热所致;燥热伤肺咽干则为燥热之邪耗伤肺津。

其症状各有特点:风热袭肺咽干多口渴欲饮,咳嗽痰黄,并伴有咽喉疼痛等症;而燥热咽干以干燥为主症,咽干鼻燥,干咳无痰,或少痰。其治法亦不同,风热袭肺者,应清宣肺热,桑菊饮主之;而燥热伤肺者当清肺润燥,宜桑杏汤加减治之。

脾胃热盛咽干与肝胆郁热咽干

二者咽干皆为实火。盖脾胃二经均循行于咽喉,若牌胃素热,或外邪入里化热,或过食辛辣厚味,皆能使脾胃之热上炎于咽喉,而致咽干,并有脾胃热盛之症(烦渴欲冷饮,口臭,胃脘灼热疼痛等),当清泻脾胃之火,宜清胃散加减。而肝胆郁热咽干者,则因肝胆主升发,性喜条达,常易郁而化火,上蒸咽喉,发为咽干,当清肝泻火,宜当归龙荟丸。又咽干每于伤寒少阳证的口苦、目眩等症并见,当从少阳症论治。

肺阴虚咽干与肾阴虚咽干

肺阴虚咽干多由久病体弱,或邪热恋肺,发汗太过等损伤肺阴,津液不足,无以上润咽喉所致。故见喉痒,干咳,音哑等症,治宜滋养肺阴,方用百合固金汤。而肾阴虚咽干,则由于肾阴液不足,阴不制阳,虚火上炎所致,故见耳鸣、耳聋,腰膝疫软,遗精失眠等症,方用六味地黄丸。

尚有肾阳虚之咽干,极少见。故从略。

咽干一症,总由津液不足,但有虚实之分,临床宜加辨析。

赞(1) 打赏
欢迎转载中医药文章并保留本站(页面)链接!琅嬛福地仅供中医药从业者、学者、爱好者参考、借鉴、学习;若有疾病,请到正规医院就诊,中医讲究望闻问切辨证论治,请勿私自参考文章处方用药,违者后果自费:琅嬛福地 » 咽干

相关推荐

  • 暂无文章

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

非常感谢你的打赏,我们将继续给力更多优质内容,让我们一起创建更加美好的网络世界!

支付宝扫一扫打赏

微信扫一扫打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