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吴棹仙子午流注说难-附:子午流注环周图》是“巴蜀名医遗珍系列丛书”里一本特别“玄”又特别“实”的书。说它“玄”,是因为它讲的是中医里头一个听起来有点神秘的玩意儿——子午流注;说它“实”,是因为作者吴棹仙老先生不是光讲理论吹大牛,而是真用这套东西治病,还治得挺灵。
吴棹仙是四川一代名医,不光会看病,还特别爱钻研中医里那些“难啃的骨头”。子午流注,简单说就是中医的时间医学——认为人体十二条经络的气血运行,是像钟表一样,每天按固定时辰轮流旺盛的。哪个时辰气血走到哪条经,那个时辰就是治疗这条经相关疾病的“黄金时间”。听起来像不像中医版的“生物钟”?但很多人觉得太玄,不会用。吴老这本书,就是专门来“破难”的,书名里的“说难”,就是“我说清楚这个难懂的事儿”。
他不绕弯子,先讲清楚子午流注的原理,怎么推算开穴时间,怎么结合五运六气,然后直接上干货——临床案例。这才是这本书最值钱的地方。
比如他治一个“三叉神经痛”的病人,疼起来半边脸像刀割电击,尤其每天上午9点到11点(也就是“巳时”)最厉害。吴老一看,这个时间正好是“脾经”当令。但他没直接扎脾经,反而分析病人舌苔白腻、胃口差、大便稀,判断是“脾虚湿盛,湿郁化热,上攻头面”。于是他选在“巳时”脾经气血最旺的时候,用补法针刺脾经的“太白穴”来健脾,再配上清热的“合谷”“内庭”,结果几次治疗下来,疼痛明显减轻。他说:“不是哪儿疼扎哪儿,得看这疼是‘虚’还是‘实’,在气血旺的时候扶正,效果最好。”
再比如一个老慢支的病人,每天凌晨3点到5点(“寅时”)准时咳嗽、喘不上气,西医说是“夜间哮喘”。吴老说,这个时间是“肺经”主事,说明肺气太弱,到了它值班的时候撑不住了。他就在每天早上肺经最活跃的“卯时”(5-7点),用艾灸配合针刺“太渊”“肺俞”这些穴位,补益肺气。坚持调理一段时间,病人凌晨咳嗽的次数越来越少,人也有力气了。他说:“就像你单位有个员工快累垮了,别在他快下班时还压任务,得在他状态最好的时候给他加油打气。”
还有个失眠的案例,病人是中年女性,老是凌晨1点到3点(“丑时”)醒来,再也睡不着,还心烦、口苦。吴老判断是“肝火旺”,因为这个时间是肝经当令。他在“子时”(23点-1点)肝经刚开始旺的时候,针刺“行间”“太冲”这些泻肝火的穴位,提前把“火”泄掉。几次下来,病人能睡到天亮了。
更绝的是书里附的那张《子午流注环周图》,像一个中医时间罗盘,一目了然地告诉你每天十二时辰气血怎么走,哪个时辰开哪个穴。吴老说,这图是他多年实践画出来的,不是死记硬背,而是帮你“看懂”身体的节奏。
说白了,这本书不是让你当算命先生去掐指一算,而是教你一个“顺势而为”的治病智慧——在对的时间,用对的穴位,干对的事。它把子午流注从“玄学”变成了“临床技术”。读它,你会觉得中医不仅有理,还有“时”——时间也是药,用对了,事半功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