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病案分析






《中医病案分析》是“自学中医之路丛书”里最像“实战训练营”的一本。前面那些书教你望闻问切、辨证、开方,这本则是直接甩出一连串真实病例,手把手带你走一遍“中医是怎么看病的”。作者不讲空理论,而是像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医生,坐在你旁边,指着一个个病案说:“你看,这个病人啥症状,我为啥这么想,最后为啥开这个方子。”整本书就像一本“中医破案笔记”,特别适合那些学了一堆知识,但一碰到真实病人就懵的自学者。

这本书最大的特色,就是“全过程拆解”。它不光告诉你最后用了什么方,更关键的是,把医生从见到病人那一刻起的思考过程全掏出来:怎么看脸色、怎么听主诉、怎么问关键问题、怎么结合舌脉判断虚实寒热,再一步步排除干扰、抓住主证,最后锁定病机、选方加减。整个过程清清楚楚,让你知道中医不是“凭感觉”,而是有严密逻辑的。

比如书里有个经典案例:一个中年女人,长期失眠,吃安眠药也只能睡两三个小时,还心烦、手心脚心发热,总觉得“心里烧得慌”,月经提前、量少。她以为是“神经衰弱”。作者一问,发现她平时腰酸、耳鸣,舌红少苔,像剥了皮的梨,脉细数。这就不只是“睡不着”了,而是“心肾不交”——肾阴虚了,不能上济于心,心火没人管,就烧得人睡不着。治疗不能光安神,得滋肾阴、降心火。用黄连阿胶汤加减,交通心肾。吃了两周,睡眠时间慢慢延长,心烦也减轻了。这个案例把“辨证思路”讲透了:同样是失眠,有人是心脾两虚,有人是肝火扰心,有人是阴虚火旺,治法天差地别。

再比如一个孩子,反复感冒、咳嗽,一变天就中招,平时出汗多,动一动就满头大汗,脸色偏白。家长老给孩子吃消炎药。作者一看舌淡苔白,脉弱,判断是“肺脾气虚,卫外不固”——不是病毒多,而是身体的“防护墙”太薄了。这时候杀菌没用,得补气固表。用玉屏风散四君子汤加减,提升正气。调理几个月,孩子感冒次数明显减少,也不那么容易出汗了。这说明:老生病,根子可能在“虚”。

还有个中年男人,长期胁肋胀痛,情绪一差就加重,还伴有胃胀、打嗝。B超查了没事。作者发现他脉弦、舌边有瘀点,判断是“肝气郁结,久病入络”,气滞导致血行不畅。于是用柴胡疏肝散金铃子散加减,疏肝理气、兼以活血。几周后,胀痛缓解,情绪也顺了。

总之,《中医病案分析》这本书不玩虚的,全是“真刀真枪”的临床实战。它让你从“学知识”转向“用知识”,学会像中医一样思考。对自学者来说,这本是真正“打通任督二脉”的关键——看完你会明白:中医不是背方子,而是练“看病眼力”和“思维逻辑”。学会了分析病案,才算真正走上中医的路。

电子书下载

自学中医之路丛书14《中医病案分析》.pdf