汪石山医学全书






《汪石山医学全书》是“明清名医全书大成”系列中一部理论扎实、辨证精微、极具临床思辨性的中医典籍,作者汪机(1463—1539),字省之,号石山居士,安徽祁门人,明代正德、嘉靖年间著名医学家,新安医学代表人物,与李时珍、薛己、张景岳并称“明代四大医家”。他儒医兼通,私淑朱丹溪,又融汇李东垣、张仲景之学,主张“调补气血、固本培元”,尤擅治疗虚损杂病,被尊为“新安医学奠基人”。

“明清名医全书大成”旨在系统整理明清代表性医家学术精华,《汪石山医学全书》主要收录其代表作《石山医案》《推求师意》《运气易览》《针灸问对》《外科理例》《本草会编》等,内容涵盖内科、外科、针灸、本草、医案、运气学说,尤以《石山医案》最具临床价值,真实记录其辨证思路与用药特色,是明代医案文学的典范。

汪机最大特色是“重辨证、尚调补、通针药”。他深研丹溪“阳常有余,阴常不足”之说,但不拘泥于“滋阴降火”,而是结合东垣“脾胃论”,提出“调补气血、固护脾胃”为治病根本。他强调“治病必求其本”,对虚劳、咳嗽、眩晕、崩漏等慢性病,主张“缓缓图之,忌用峻攻”,善用四物汤、八珍汤、补中益气汤等加减,药性平和,疗效稳固。

在《石山医案》中,他记录大量疑难杂症,如“久泻不止因肝郁”“虚火上炎非实热”“疮疡内溃缘脾虚”,每案详述病因、脉象、辨证转折、方药变化,读来如亲临诊室,极具启发性。他反对当时医界滥用寒凉或温燥的偏颇风气,主张“寒热并用、攻补兼施”,如治阴虚火旺者,既用生地、麦冬滋阴,又佐少量肉桂引火归元,体现“阴中求阳、阳中求阴”的圆融思维。

汪机亦精针灸,著《针灸问对》,以问答形式辨析针灸理论与实践,主张“针药并用、相辅相成”,纠正当时“重药轻针”或“执针废药”的偏见。他重视医德,在医案中常记录患者家境、情绪、生活习惯,强调“医病先医心,调身先调神”。

虽处明代中期,其学说却上承金元,下启温补,对张景岳“命门学说”、薛己“脾肾双补”均有直接影响。

总而言之,《汪石山医学全书》是一部“理法严谨、辨证入微、临床鲜活”的中医实战经典。它不是空谈理论的玄学,而是充满智慧与温度的生命对话。读汪机,如随一位沉稳睿智的老医出诊,在气血阴阳的微妙平衡中,学会如何“扶正祛邪、顾护根本”。无论你是中医进阶学习者、临床医师,还是对传统医学思维感兴趣的读者,这本书都能让你在“石山”的医案里,觅得治病活人的真谛——医贵识机,药在合宜;不求奇巧,但求稳效。

电子书下载

明清名医全书大成《汪石山医学全书》.pdf