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张璐医学全书》是“明清名医全书大成”系列中一部融汇百家、贯通临床、文理兼备的中医经典巨著,作者张璐(1617—约1699),字路玉,号石顽老人,江苏长洲(今苏州)人,明末清初著名医学家。他生于乱世,历经明清易代,隐居不仕,潜心岐黄,博览群书,尤精《伤寒论》与温病学,主张“尊经而不泥古,参西而不废中”,被后世誉为“清初三大医家”之一(与喻嘉言、吴谦并列),其学说上承仲景,下启温病,影响深远。
“明清名医全书大成”旨在系统整理明清代表性医家学术精华,《张璐医学全书》主要收录其代表作《张氏医通》《伤寒缵论》《伤寒绪论》《本经逢原》《诊宗三昧》等。其中,《张氏医通》十六卷为其毕生心血结晶,仿朱丹溪《丹溪心法》体例,以病为纲,分门别类,涵盖内、外、妇、儿、五官、针灸、运气、本草、方剂,内容宏富,被誉为“清代临床小百科”。
张璐最大特色是“博采众长、辨证精细、善治杂病”。在《张氏医通》中,他对每种疾病先引《内经》《伤寒》等经典原文,再汇历代名家论述,最后附己见与验方,结构清晰,实用性强。他尤擅治疗虚劳、痰饮、咳嗽、眩晕、妇科崩漏、小儿惊疳等复杂病症,强调“审证求因、顾护胃气、调和气血”,用药平正通达,反对滥用寒凉或峻补。
在伤寒研究方面,他著《伤寒缵论》《伤寒绪论》,重新梳理六经辨证体系,提出“合病、并病宜分轻重缓急”,对《伤寒论》条文详加注解,纠正前人误读,使仲景之学更切临床。其《本经逢原》则精选《神农本草经》药物,结合临床经验阐释药性,语言通俗,如谓“人参补五脏元气,非仅补脾肺”,“附子无姜不热”,见解独到,至今仍是中药学习重要参考。
张璐还精通脉学,著《诊宗三昧》,强调“脉证合参”,反对“舍脉从证”或“舍证从脉”的偏颇,主张四诊合参,尤其重视脉象在虚实寒热辨证中的关键作用。
虽处温病学兴起之初,他已敏锐指出“南方多湿热,北方多寒燥”,治疗需因地制宜,为后世温病学发展埋下伏笔。
总而言之,《张璐医学全书》是一部“集大成、重临床、讲实用”的中医综合指南。它不是某一学派的偏锋之作,而是站在巨人肩上搭建的“临床知识平台”。读张璐,如遇一位博学沉稳的老医,在浩瀚医海中为你梳理脉络、指点迷津——原来杂病可以这样系统治,原来伤寒可以这样灵活用,原来古方今病,贵在变通。无论你是中医学生、执业医师,还是希望系统掌握中医临床思维的爱好者,这套书都能让你在“石顽老人”的智慧光芒中,真正理解何为“博极医源,精勤不倦”——大道不孤,医道惟实;传承有自,活法在人。